Skip to content
首頁 » 回憶風華 »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風華 50,厥中允執,百年大計,教育新猷」

1973-2003 中國醫藥學院公共衛生學系

民國 44 年 7 月,於台中成立「中國醫政學院」籌備會,櫛風沐雨,深耕中部,開拓新局,艱辛籌備,民國47年創立「中國醫藥學院」,校訓「仁、慎、勤、廉」,鑑於創校起源與社會對公共衛生人才的需求,民國 62 年創系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是台灣第二個成立的公共衛生學系(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創立於民國 61 年) 

公共衛生是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健康的一門科學與藝術,與創校(院)的宗旨,緊密結合,渾然一體,兼容並蓄,濟世助人,感恩銘心提勉。

入校第一映入眼簾的是圖書館和花木扶疏的校園,文風濃郁,中西兼修。

校訓:視病猶親(仁)、修己善群(慎)、終身學習(勤)、術德兼修(廉)

校歌:「上醫醫國,其次醫人,科學進步,日新又新,弗慮胡獲?弗為胡成?致知格物,一本於誠,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臺大公衛教授林瑞雄提出 3 Ls (Living, Long and Luxury) 理論,未開發國家可能處於狀態 (Living,存活)、開發中國家追求 (Long,長壽),至已開發國家進展 (Luxury,長壽且具高生活品質,如:健康平均餘命),公共衛生皆扮演的關鍵角色和重要比重,且益趨專業與精緻化。

北港分部 74 年10月正式啟用和上課,時代軌跡,因應工業發展、科技進步與人口激增,使得人類與環境的關係愈來愈密切,因此有關公共衛生所涉及層面十分廣泛不容忽視,其工作價值,更顯得有其重要性。舉凡提高人類生活品質或是維持生態環境平衡等工作,均需要宏觀的公共衛生學的知識及技術來解決,於78年成立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班。
系上在歷任系主任和師生的一起努力中,篳路藍縷,系上師生情同家人,耶誕節的系上聚餐、新生跨系舞會,在校區旁的花生田和甘蔗田與同學談心、聊天、看星星和說志向,學長姊在期中(末)考時煮東西親自帶到北港給學弟妹暖心打氣加油,平時大家手心相連,攜手前進,承先啟後,公共衛生IQ、EQ、AQ (3 Qs) 的多元整合和一體互助,自助、人助、天助,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2003-2010 改制為中國醫藥大學成立公共衛生學院

民國91年11月董事會校務發展目標,揭櫫十年百億未來規劃,「積極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為首要目標。本系所於96年成立環境醫學研究所博士班,並於97年成立生物統計研究所,成為當時中部公共衛生類教育體系中,唯一具有學士、碩士和博士班一貫完整體系的系所,而成立宗旨為培養環境醫學專業人才,以貫徹公共衛生各專業領域之基礎和進階的專業培育工作。公共衛生學系提供學生教育著重於公共衛生、健康、環境、行政、社會行為和生物資訊等領域,以環境衛生、生統流病及預防醫學、和衛生政策健康行為三個學群推動大學教育。環境醫學研究所之教學研究並不限於環境健康相關議題之教學和研究,實際是沿公共衛生學系大學教育之三個學群,進一步提供碩士及博士教育。博士班專業(核心)能力強調整體公共衛生及環境職業衛生的精神和實踐,透過討論、諮詢、和研究,訓練學生獨立思考、辨正和研究的能力。此種學制有助於公共衛生相關領域專長之學生能依其志願,延長研習公共衛生相關之專業學識,提供社會大眾完善之服務。

隨後因本系所之教學、研究和服務已經含括公共衛生學的主要領域,為達成系所合一之目標,本系所已申請取消環境醫學研究所的名稱,於99年改名為公共衛生學系及碩士班和博士班,成為一系一所(生物統計研究所)之學制。
而發展特色則依照學生興趣,可以分別朝向衛生行政、環境衛生、生統及流行病、預防醫學、社會行為和分子生物學應用發展。
同時訓練學生具備環境汙染防治、分子、生物應用、生醫資訊處理分析、流行病分析、生活型態或社會行為等研究的專才。
依大學部、碩士班及博士班不同層級有不同之教育目標。

大學部的教育目標為: 
1) 培養學生具備生物統計與流行病學、預防醫學、環境衛生學、社會與健康行為科學、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等公共衛生之基本核心能力。
2) 培養學生專業知識應用於實務工作之能力。
3) 培養學生具備國際衛生關懷和健康永續發展之素養。

碩士班的教育目標為:
1) 強化學生具備公共衛生專業之進階能力。
2) 強化學生具備實證的思辨能力及公共衛生議題研究的基本能力。
3) 強化學生具備國際衛生關懷和健康永續發展之素養。

博士班的教育目標為:
1) 使學生具備公共衛生專業之進階知識及研究能力。
2) 使學生具備獨立的實證思辨能力和獨立研究公共衛生議題之能力。
3) 使學生具備國際衛生關懷和健康永續發展之素養。

為達成上述教育目標,在發展與課程設計有關策略之特色,包含:

1) 公共衛生的專業分流或分組之學習與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管道。
學士班自96、97學年度開始,為推動學生多元學習以增廣學識,並能做適性的學習,即減少必修學分以降低畢業學分。
另外透過設置申請雙主修、輔系、與學分學程等學習管道,鼓勵學生修習,以增加本系學生其他專業能力,使本系大學部學生在公共衛生專業證照制度尚未成立的情況下,幫助學生發展第二專長,以增加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

2) 推動國際化相關課程或活動。本系除了課程中開設「國際衛生」課程外,95學年度起便積極推動國際醫療志工服務計畫,這些計畫包括「夏豔泰北國際醫療服務隊」、「寒假泰北柬埔寨國際醫療服務隊」等,以及96年與泰國Mahidol大學與日本北里大學師生國際交流。此外,碩士班學生的畢業要求除完成修業學分和通過畢業論文的考試外,另規定在畢業前必須至國內外的學術研討會發表相關的論文(口頭或海報發表),96-97年間陸續有碩士生至美國杜蘭大學和華盛頓大學進行短期國際交換學生和暑期實習研究。而博士班的畢業規定更要求學生要能於畢業前以第一作者於SCI或SSCI期刊發表相關的論文。

3) 培育「上醫醫國」之公共衛生人才,辦理醫學系、中醫學系、牙醫學系、學士後中醫學系等學生研修公衛碩士學位學程(MD-MPH degree program)。

4) 強調與社區資源結合的教學與服務學習課程。為使學生能將理論應用在實務工作上,課程規劃強調與社區公私部門的資源結合或透過與畢業系友間的聯結,豐富公衛實習課程、服務學習課程及公衛實務課程的內容、以及使學生有社區健康服務的實際經驗等,以培育其實務操作的能力。

國際交流

宋鴻樟院長、江舟峰教授、謝英恒教授及郭錦堂教授積極拓展國際學術交流工作。郭教授訪問泰國瑪希德大學,江教授在北卡大學訪問三個月。宋院長曾拜訪德州大學、杜蘭大學、多倫多大學、Macmarter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維多利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等。
此外,謝英恒教授與美國、加拿大、中國大陸、新加坡、羅馬尼亞、法國及古巴等國家進行流感、愛滋病疫情、傳染病等數學建模之國際學術交流。

2010~至今 系所合一成為公共衛生學系暨碩、博士班

 

為了配合國際趨勢,能讓大一學生多加探索自我的興趣方向,引導學生跨領域學習能力,以及讓學生對各學系有更深層的認識,符合以學生性向為依歸的前瞻教育,公共衛生學院也自2017年(106學年度起)設立「公共衛生學院大一不分系」,改變以往以「系」為單位的招生方式,改以「學院」的方式進行招生。公共衛生學院大一不分系的課程整合了全院的師資以及課程,打破系所間的藩籬,以學生性向發展為依歸,鼓勵跨領域多元學習,降低必修學分數,以利學生雙主修,學生升大二時,再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系(公共衛生學系、醫務管理學系或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就讀,畢業時取得該學系之學士學位。

本系的五大核心領域係指:流行病學(Epidemiology)、生物統計(Biostatistics)、衛生政策與管理(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環境衛生(Environmental Health)、社會與行為科學(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並依核心領域將大學部課程分為生統流病暨預防醫學學群、衛生政策與健康行為學群、環境衛生與風險管理學群。為強化本系學生對公共衛生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本系也著手修訂大學部的課程,將過去的分組終結,並於2019年(108學年度)回歸不分組的辦學特色,也剛好因應公共衛生師法的通過,讓學生的學習符合當下的時事趨勢需求。另外,為了讓學生對未來的公共衛生就業領域有更多的認識,本系也於大三的課程中開設「公共衛生實務」課程,並聘請公共衛生領域在實務上有豐富經驗的學界、業界等專家對學生進行職場經驗分享或未來發展趨勢之演說,俾使學生能深入了解公共衛生工作之未來性,以利學生日後研究或職場之銜接。同時,為積極建立與產官學界之合作關係,本系也規劃大三升大四的大學部學生,須於暑期期間進行為期六週的暑期實習課程,而實習單位包含環工、檢測科技、生技、生醫、商業保險、統計顧問公司等,使課堂所學之理論能有效發揮於實務應用。此外,透過設置大學部學生申請雙主修、輔系與學分學程等學習管道,鼓勵學生修習以增加本系學生其他專業能力,培養具公共衛生核心能力之跨領域專才,幫助學生發展第二專長,以增加學生畢業後的就業競爭力。

由於碩博士班課程規劃強調進階的公共衛生專業知識與實務的應用,並在科學基礎上進行相關研究與發表。因此,本系碩士班採不分組招生(MD-MPH組入學生除外),入學後依研究興趣選擇組別,包括環境衛生與風險管理組、衛生政策與行為科學組、生統流病與預防醫學組。本系碩士班於2012年(101學年度)增設MD-MPH組,學生來自於醫學系、中醫學系及牙醫學系的學生,自2022年(111學年度入學生起)MD-MPH組入學生採雙指導教授制,一位指導教授為公共衛生學系的專任教師,另一位共同指導教授須為大學部就讀學系且具備臨床醫師之專任教師。 為配合本校全英文授課種子教師培育計畫及全英文公共衛生及管理相關課程的開設,訓練及培養國際公共衛生專業人才,拓展國際衛生外交,本系於2014年(103學年度)成立公共衛生國際碩士學位學程(International Master Program for Public Health),整合了公共衛生學院的師資及課程,以2021-2023年(110-111學年度)為例,總計有15位師資開設全英語課程,每學期約有5-10門課程,包含的領域有環境與職業衛生、衛生政策與行為科學、生物統計、流行病學、慢性病流行病學、傳染病流行病學、社會流行病學等。